端午午時人賞午 十二紅時令菜餚

  不論這社會新鮮事物多頻繁興起,社會發展多快,我國的許多傳統節日習俗都很好的被沿襲至今,像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時,全國上下就開始舉行各式各樣的端午習俗,扒龍船、放紙鳶、掛艾草、食粽子、賞午等以此來祈福辟邪。

端午午時人賞午 十二紅時令菜餚

  賞午必備「十二紅」

  端午當日的中午,設午宴歡聚一堂,即稱為「賞午」。且菜品須有「十二紅」,即需准備十二樣帶有紅色的時令菜餚,如鴻蘿卜、莧菜、紅燒豬蹄、咸鴨蛋、拌涼粉、燒黃鱔、炒豬肝、涼拌蹄等。而紅燒黃魚則是家家必備的一道時令菜,以至男女都上街爭購黃魚,有詩為證:「六寸花鞋尺布纏,黃魚入市都新鮮。寫來一幅嬌羞態,絕妙傳神燕子箋。」

  端午食粽子紀念屈原

  端午吃粽子是由於戰國時期,出國滅亡,屈原報國無門,投江自盡,當時百姓為避免屈原被汨羅江中的魚吃掉,就用粽葉包裹糯米,投入江中給魚食用。後來逐漸發展為人們吃粽子來紀念屈原。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。端午食粽的風俗,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,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、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,而且流傳到朝鮮、日本及東南亞諸國。

  洗草葯水包治百病

  古籍中的沐蘭湯,即是草葯水,端午當天是一年中草木葯性最強的時刻,相傳在端午當天洗草葯水可以驅氣,治療皮膚問題。端午期間,我國不少地方有采草葯煮草葯水沐浴的習俗,端午草葯的葯性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《歲時廣記》卷二十二「采雜葯」引《荊楚歲時記》佚文:「五月五日,競采雜葯,可治百病。」在廣東,兒童用苦草麥葯或艾、蒲、鳳仙、白玉蘭等花草煮水洗,少年、成年男子則到江河、海邊沖涼,謂之洗龍舟水,洗去晦氣,帶來好運。在湖南、廣西等地,則用柏葉、大風根、艾草、菖蒲、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,不論男女老幼,全家都洗。

热门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