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刊載於《三聯生活周刊》2018年第29期,原文標題《人情》,嚴禁私自轉載,侵權必究。
表姐是一家果品批發市場的主管,家裡的水果自然是吃不完,因此她常常送些水果給我兒子吃。一開始兒子還蠻高興的,可吃過幾次後兒子就不願再吃表姐送的水果了。一次,表姐又送來了一筐梨,她拿出一個大的給兒子,兒子看都不看,說我不吃,表嬸每次送的都是爛的,吃了壞肚子。兒子是童言無忌,可是卻給我和表姐都帶來了尷尬。
妻子在一家保健品公司上班,公司常將一些市場退回或臨近過期的產品當作「福利」發給員工,如何處理這些東西就成了令人頭疼的問題。妻子說浪費可惜,不如做個順水人情,送給親戚朋友們。於是這些「福利」就送給了表姐等一眾親戚朋友。至於這些收「福利」的人是如何評價的,當面我無法聽到,但通過兒子這件事,我想落個像兒子那樣的評價自然也不會少。
上個月,兒子過10周歲生日,家裡收到了十多個大小不等的毛毛熊,既有班上小朋友送的,也有親戚們送的。妻子按成色新舊將這些毛毛熊分成三等,說最舊的就送給鄉下的親戚,稍好些的放在家裡陳列,品相不錯的保存著以備用,並說,我們主任下個月要生孩子,這個大毛毛熊佔地方,正好送給她。
中國是人情社會,重視禮尚往來,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。這既顯示出我們的熱情,也帶有一點脅迫的味道。因為許多時候這禮送得並非心甘情願,於是如何送禮或回禮就大有門道了。因為現今生活條件改善了,加之都是社會中人,誰家沒有一些多餘的東西呢,於是這些棄之可惜、食之無味的東西就成了我們用於溝通交流的潤滑禮品。報紙上經常登載這樣的事例:一瓶酒,送來送去,最後卻轉到了送禮者自己的手裡。
我們重視人情,講究送禮,卻又虛偽地盤算對方的尊卑貴賤,在物物相易中完成各自的心理滿足,而從不去研究對方喜好及是否需要,如何給對方送最適宜、最喜歡的禮物。
我想起每次回家,母親總要挑那些大而又圓的雞蛋送給我,走時還要一個個在耳朵邊晃一下,怕放久了成為臭雞蛋。母親如此費心儘力,一方面是因為她疼愛孫子,要給孫子最好的營養品,另一方面她為人和善,凡事總講究「送,就送最好的」信條,寧可虧自己,不敢虧別人,生怕花了錢還落不到好。因此她總是掏心窩子送禮,在當地的人緣極好。
「送,就送最好的」這句話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卻難之又難。現實中,面對家裡成堆的各式「孝敬品」,既不造成浪費,又能做個順水人情,這恐怕就是當下許多送禮人的心態吧。(武漢 聶勇軍)
《三聯生活周刊》最新封面「改變世界的人」
【三聯生活周刊】2019年第42期1059 2019諾貝爾獎 改變世界的人 ¥15 購買
喧囂時代,給靈魂一個棲息之地,《三聯生活周刊》帶你體會閱讀之美
【訂閱】 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全年訂閱(月寄)共52期 包郵 ¥390 購買
推薦閱讀
又能愉快地吃肉了?正規醫學期刊發文表明紅肉、加工肉對健康無害,卻引大批專家抗議
美國前後兩任國防部長對敘利亞撤軍的態度,背後代表著國防戰略重心的轉移?
超載卡車竟能大大方方上路,從卡車上牌、到年檢、道路關口、工商部門,誰為超載違規負責?
接上級通知要做到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為「零」,可老師磨破嘴皮也沒能勸回當初輟學的學生
小區養狗風波:遛狗嚇到小孩、狗糞污染、狗咬傷人,業主間陷入「沖突報復」的死循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