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髫的拼音怎麼讀?
垂髫的拼音:chuí tiáo
【詞義】垂髫,是古文中的詞語,在古代,指的是3-8歲之間的小孩子。古時漢族兒童不束髮,頭髮下垂,因以“垂髫”指兒童。
【造句】
1.在我市,上至七旬翁媼,下至垂髫少年,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玩氣排球的行列中來。
2.走在這衰落的漁村中,不是雞皮鶴發的老者,就是垂髫天真的稚子,難得看到一位年輕人。
3.似乎是垂髫小兒,尚分不出性別的那種特有的稚嫩聲音,朦朧傳出,嗚嗚咽咽。
垂髫是幾歲到幾歲的兒童?
垂髫指三、四歲至七歲的女童、和八歲的男童。
其他關於年歲的名稱:
1、孩提: 2~3歲的兒童。指代幼兒時期。
2、總角:八歲(女)、九歲(男)至十四歲的少年(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,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,形如兩個羊角,故稱‘總角’、‘總丱’)。
3、豆蔻: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(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,初夏還不是盛夏,比喻人還未成年,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“豆蔻年華”)。
4、束髮:男子十五歲。(到了十五歲,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 總角解散,紮成一束髻);古代男孩十五歲時束髮為髻。
5、及笄:女子十五歲。(女子拾伍歲行笄禮,女子15歲結髮,用笄貫之,因此稱女子15歲為‘及笄’,也稱“既笄”)